材質 : 壓克力 . 流蘇 . 刺繡 . 吊飾 ( 藥師佛 )
尺寸 : 7 X 4.5 cm
敘述 :
藥師佛(梵語:Bhaiṣajyaguru),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,是藏傳佛教中重要的佛陀之一,被尊為「大醫王佛」,以其治療身心疾病、消災延壽的神聖願力而聞名。在藏傳佛教中,藥師佛的形象和相關法器(如吊飾)具有重要的宗教與文化意義,廣泛應用於修行、祈福與日常生活中。藥師佛吊飾作為一種攜帶方便的宗教聖物,承載了信眾對健康、長壽、平安與智慧的祈願,其影響與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1. **宗教意義與願力加持**
藥師佛以其十二大願聞名,這些願望涵蓋了消除眾生病苦、賜予健康、富足、智慧,以及引導眾生走向解脫之道。根據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》,藥師佛的願力包括讓眾生免除疾病、延長壽命、消除障礙等,因此佩戴藥師佛吊飾被認為能獲得佛陀的加持,幫助信眾實現健康、平安與願望圓滿。 在藏傳佛教中,藥師佛被視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,與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並列為解決眾生生死問題的兩大佛陀,地位崇高。
2. **文化與民間信仰的結合**
在藏傳佛教地區(如西藏、尼泊爾、不丹及蒙古等地),藥師佛的信仰深入民間,吊飾作為一種小型法器,成為信眾日常生活中與藥師佛相應的媒介。藏傳佛教強調密宗修行,藥師佛吊飾不僅是信仰的象徵,還被認為具有護身、辟邪與淨化障礙的功能。 信眾通過佩戴吊飾,隨時隨地與藥師佛的慈悲願力連繫,祈求身心康泰、事業順遂。
3. **儀式與修行的象徵**
藥師佛吊飾常與藥師佛的修持儀軌相關聯,如誦念《藥師經》或藥師佛心咒(「南謨薄伽伐帝 鞞殺社 窶嚕薜琉璃 缽喇婆 喝囉闍也 怛他揭多也 阿囉喝帝 三藐三勃陀耶 怛姪他 唵 鞞殺逝 鞞殺逝 鞞殺社 三沒揭帝 娑訶」)。 藏傳佛教中的藥師佛修法(如由噶舉派大師堪千創古仁波切傳授的藥師佛儀軌)強調通過觀想、持咒與供養來獲得加持,吊飾作為修行的輔助工具,幫助信眾專注於藥師佛的形象與願力。
4. **藝術與象徵的價值**
藥師佛吊飾在藏傳佛教中常以藍色琉璃或金屬材質製作,呈現藥師佛的典型形象:頭頂螺髮、身藍如琉璃、左手持藥缽(盛滿甘露)、右手持訶梨勒果(藏藥之王,象徵療癒)。 這些吊飾的精美工藝體現了藏傳佛教的藝術傳統,同時也承載了藥師佛清淨無染、光明遍照的象徵意義。佩戴這樣的吊飾被認為能提醒修行者生死無常,激勵精進修行。
藥師佛吊飾的使用方式與由來
**由來**
藥師佛吊飾的由來與藏傳佛教的法器文化密切相關。藏傳佛教以密宗為特色,強調法器在修行中的重要性,這些法器包括念珠、金剛� Pistelli、骷髏碗及轉經筒等。 藥師佛吊飾作為一種便攜式法器,起源於信眾希望隨身攜帶佛陀加持的需求。以下是其主要由來:
1. **源自藥師佛信仰的普及**
藥師佛信仰自7世紀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時期傳入西藏,隨著藏傳佛教的發展,藥師佛的形象與修法逐漸融入民間。 為了便於日常祈福與修行,信眾開始製作小型藥師佛像或吊飾,將其佩戴在身上或懸掛於家中,以隨時與藥師佛的願力相應。
2. **藏傳佛教法器傳統**
藏傳佛教的法器文化源於印度密宗與西藏本土苯教的融合,強調通過物質媒介(如佛像、法器)來傳遞佛法的加持力。 藥師佛吊飾的製作靈感可能來自於類似的護身符(如噶烏,藏語意為護身符),這些小型法器通常以金屬、琉璃或木材製成,內含經文或聖物,象徵佛陀的護佑。
3. **訶梨勒果的象徵意義**
藥師佛吊飾常以右手持訶梨勒果(藏藥之王)為特色,這種果實在藏醫中被廣泛使用,具有治療疾病、養護喉嚨的功效,被視為藥師佛療癒力量的象徵。 吊飾的設計常突出這一特徵,強化其與藥師佛醫療功能的連繫。
**使用方式**
藥師佛吊飾在藏傳佛教中的使用方式多樣,結合了宗教儀式、日常佩戴與修行實踐,主要包括以下幾種:
1. **佩戴以祈求加持**
信眾將藥師佛吊飾作為項鍊、掛件或護身符佩戴於身上,認為這樣能隨時獲得藥師佛的護佑,特別是用於祈求健康、消災免難與長壽。 佩戴時,信眾通常會持誦藥師佛心咒或名號(如「南謨藥師琉璃光如來」),以增強與佛陀的感應。
2. **供奉與儀式使用**
藥師佛吊飾有時被置於家中佛壇或車內,作為小型供奉物,與藥師佛像或經文一起供養。 在藥師佛修持儀軌中,信眾可能會在觀想藥師佛形象時,將吊飾作為輔助工具,專注於佛陀的藍色琉璃光與十二大願。
3. **淨化與辟邪**
藏傳佛教認為,藥師佛吊飾具有淨化身心的功能,能驅除疾病、障礙與邪氣。信眾在感到不安或身體不適時,可能會持咒並觸摸吊飾,祈求藥師佛的加持。 例如,播放或誦念藥師佛心咒時,吊飾可作為感應佛陀能量的媒介。
4. **結合藏醫與修行**
藥師佛吊飾的設計常與藏醫文化相關,特別是訶梨勒果的象徵。信眾可能將吊飾與藏藥佩戴一起,認為其能增強藥效或提供額外的靈性保護。 在藏傳佛教的藥師佛修法中,修行者可能通過觀想藥師佛的藥缽與訶梨勒果,來祈求治療疾病或淨化業障。
總結
藥師佛吊飾在藏傳佛教中是重要的信仰與文化載體,體現了藥師佛作為「大醫王佛」的慈悲願力與療癒功能。其地位源於藥師佛十二大願的深遠影響,以及藏傳佛教對法器的重視。吊飾的由來與藏傳佛教的法器傳統、藥師佛信仰的普及及藏醫文化密切相關。使用方式包括佩戴祈福、供奉、淨化身心與輔助修行,信眾通過吊飾與藥師佛的願力相連,祈求健康、平安與智慧。這種小型法器不僅方便攜帶,還將藥師佛的加持力融入日常生活中,深受藏傳佛教信眾的喜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