飾品系列 / 西藏天珠 Oriental Jewelry
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
twitter Plurk Plurk
Sign in
購物車:
購物車清單
Sat 2025
S M T W T F S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知識寶庫
適合與不適合剪頭髮的農...
雪晶 的 由來 與 使用療...
知識內容
More
關於網站
送貨與退貨
常見問題
網站地圖
公司簡介
關於臧巴拉佛教
我們的合作商
社會責任
法律效應
隱私權聲明
使用條款
商品目錄
臧巴拉目錄 2013
臧巴拉目錄 2018
純銀銅佛像墜 ( 地藏王菩薩 )
項鍊
純銀銅佛像墜 ( 地藏王菩薩 )
產品編號:3294

零售價格 NT 11000
購物數量
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!!
02-21001919
產品內容介紹

 材質 : 純銀 . 銅佛像墜飾 ( 地藏王菩薩 )

尺寸 : 大約 4 cm

敘述 :

在藏傳佛教中,**地藏王菩薩**(藏文:Sa yi snying po,梵文:Ksitigarbha,意為「地藏」)是一個重要的菩薩,象徵慈悲、救度眾生與淨化地獄道的願力。雖然地藏王菩薩在漢傳佛教中更為廣泛地受到崇拜,但在藏傳佛教中,他同樣具有深遠的意義,特別是在與救度亡魂及淨化業力相關的教義與實修中。以下是有關地藏王菩薩在藏傳佛教中的意義與由來的敘述:

 

**地藏王菩薩的意義**

1. **救度地獄眾生**:  

   地藏王菩薩以其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的宏大誓願聞名。在藏傳佛教中,他被視為救度六道(特別是地獄道與餓鬼道)眾生的主要菩薩。他的慈悲願力專注於幫助那些因重業而墮入惡道的眾生,引導他們脫離痛苦,走向解脫。

 

2. **淨化業力與超度**:  

   地藏王菩薩在藏傳佛教的超度儀式(如中陰救度法)中扮演重要角色。他的修持被認為能淨化亡魂的惡業,幫助他們在中陰階段(死亡與輪迴之間的過渡期)獲得更好的轉生或解脫。藏傳佛教徒常在喪葬儀式中祈請地藏王菩薩的加持。

 

3. **護持佛法與眾生**:  

   地藏王菩薩被視為佛法的守護者,特別在末法時代,當佛法逐漸衰微時,他的力量能護持修行者免受障礙,並引導眾生堅定信心。他的形象常與穩固、堅忍的「地」相關,象徵支撐眾生的慈悲力量。

 

4. **智慧與慈悲的象徵**:  

   在藏傳佛教的曼陀羅與本尊修持中,地藏王菩薩常被視為智慧與慈悲的化身。他的形象(持錫杖與寶珠)象徵破除無明(錫杖)與賜予眾生福德與智慧(寶珠)。

 

**地藏王菩薩的由來**

1. **印度佛教的根源**:  

   地藏王菩薩的崇拜源自印度佛教,特別是在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(梵文:Ksitigarbha Bodhisattva Purvapranidhana Sutra)等經典中記載了他的誓願與事蹟。這些經典隨佛教傳入藏地後,融入藏傳佛教的教義與實修中。

 

2. **藏傳佛教的融入**:  

   隨著佛教在7世紀傳入藏地,地藏王菩薩的形象與教義被藏傳佛教吸納,特別在寧瑪派、噶舉派與格魯派等宗派中。他的角色在藏傳佛教中雖不如觀音菩薩(藏文:Chenrezig)或文殊菩薩(藏文:Jampelyang)那樣突出,但在超度、救贖與淨化惡道的儀式中仍有重要地位。

 

3. **與苯教的融合**:  

   藏傳佛教常將外來佛教元素與藏地本土的苯教傳統結合。地藏王菩薩的「地」屬性與苯教中對大地神靈的崇拜有一定呼應,使其在藏地文化中更容易被接受。他的形象被賦予了守護土地與眾生的象徵意義。

 

4. **經典與傳承**:  

   在藏傳佛教中,地藏王菩薩的修持主要依據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及相關密續教義。蓮花生大士(Padmasambhava)與其他藏傳佛教祖師在傳法時,將地藏王菩薩的修法納入某些密宗儀軌中,特別是在與中陰救度及淨化惡業相關的實修中。此外,藏傳佛教的「伏藏」(terma)傳統中也可能包含與地藏王菩薩相關的教法。

 

**形象與象徵**

- **形象特徵**:  

   在藏傳佛教的唐卡與造像中,地藏王菩薩通常被描繪為身披袈裟的菩薩相,右手持錫杖(象徵破除障礙),左手持摩尼寶珠(象徵智慧與福德)。他有時頭戴五佛冠,象徵五智的證悟,腳下可能踩踏惡靈,象徵降伏負面力量。

 

- **法器與象徵**:  

   - **錫杖**:代表破除無明與惡業,開啟解脫之門。  

   - **摩尼寶珠**:象徵滿足眾生願望與賜予智慧的光明。  

   - **地藏**:其名「地藏」意為「蘊藏於大地」,象徵無窮的慈悲與智慧,如大地般承載眾生。

 

**修持與儀式**

- **超度與中陰救度**:藏傳佛教徒在喪葬儀式或中陰法會中常祈請地藏王菩薩,幫助亡魂脫離惡道或獲得更好的轉生。  

- **淨化業力**:地藏王菩薩的咒語(如「嗡哈哈哈維斯摩耶娑訶」)與修法被用於淨化個人或環境的負面業力。  

- **法會與供養**:在某些藏傳佛教寺院(如南卓林寺),地藏王菩薩的法會可能與其他本尊聯合修持,特別在祈願長壽或救度眾生的儀式中。

 

**文化與現代意義**

- **藏地文化中的角色**:雖然地藏王菩薩在藏傳佛教中的地位不如漢傳佛教那樣顯著,但他在藏地超度與救贖儀式中仍廣受尊崇,特別在與亡魂相關的實修中。  

- **現代傳播**:隨著藏傳佛教的全球化,地藏王菩薩的形象與教義也傳播到西方,成為冥想與慈悲修持的一部分,尤其在強調救度苦難眾生的修行中。

 

**總結**

在藏傳佛教中,地藏王菩薩象徵慈悲、救度與淨化惡業的力量,特別以其救度地獄眾生與護持佛法的宏願受到尊崇。其由來可追溯至印度佛教的經典教義,結合藏地苯教傳統與密宗修持,融入藏傳佛教的超度與淨化儀軌中。雖然在藏傳佛教中不如觀音或文殊菩薩那樣廣泛崇拜,地藏王菩薩在救贖亡魂與淨化業力方面仍具有重要意義,體現了藏傳佛教慈悲與智慧的核心精神。